刚刚过去的半个多月股票杠杆实盘,瑞幸咖啡的一系列亮眼表现,引发了多方关注。
先是7月底,瑞幸披露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,交出了一份让行业惊讶的成绩单。
尽管面对同行6.9元、9.9元的低价围剿,也面临着霸王茶姬等茶饮品牌的竞争,但股票杠杆实盘瑞幸二季度的收入同比依然增长了35.5%,达到84.03亿元,创下单季度营收新高。就连一直被外界质疑的利润表现也十分亮眼,实现净利润 8.71 亿元,净利润率已达到 10.4%。
尽管业绩发布后,瑞幸股价连续跌了5个交易日,自2023年2月正面迎击价格战以来,市值一路震荡走低,与其最高点相比几近腰斩。但8月份以来,随着轻轻茉莉的上市,和官宣刘亦菲为代言人后,股价表现有所恢复。让人不禁感慨,哪怕是一度深陷财务造假风波,只要努力方向找对,且有一颗想做行业老大的决心,市场依然愿意给瑞幸机会。
两万家门店只是瑞幸的一小步,却是民族咖啡品牌的一大步
7月份,瑞幸率先进入2万家门店时代,遥遥领先同类品牌。
目前可以查到的数据显示,星巴克(中国)7306家,酷迪6841家,Manner1234家。
可能很多人对两万家门店这个概念很模糊,这里给大家简单计算一下。瑞幸从开启第一家店到第一万家店用了五年半的时间,而一万到两万家店,仅仅只用了13个月。也就是说,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,瑞幸正在以每小时一家店的速度增长着。
所以,当大部分人以为瑞幸的看家本领是营销的时候,它默默地告诉大家,疯狂的店铺扩张才是他的硬实力。真是印证了那句话,任何一场革命取得成功,从来都不单是靠宣传,靠的是“根据地”的规模。正所谓得门店者得天下,房地产如日中天的时候,链家靠的也是同样的策略。
天生我才必有用,咖啡不够茶来凑
8月5日,轻轻茉莉 · 轻乳茶上市。上市首周,销量轻松突破1100万杯。单款产品销售额稳稳破亿。也就是说,每一个好奇的消费者,都再次为瑞幸的这一个小目标贡献了绵薄之力。
在营销这个看家本领上,瑞幸更是大手笔投入,完美“复制”了过去的老玩法。先是在上市一周后即官宣刘亦菲为其代言人,目前可以查到的关于神仙姐姐的市场代言费用的价格,大约在4000到5000万。随即又开启了低价策略,一亿杯9.9下午茶,限量发售。这么看来,神仙姐姐的天价代言费,确实很容易被冲动的消费者们覆盖了。
当然对于已经习惯了喝茶饮的消费者来说,面对市面上普遍价格的二、三十左右的茶饮来说,9.9谁不想薅个羊毛呢?所以瑞幸一直以来的这套营销组合拳依然奏效。从此牛马们开启了,上午生椰拿铁,下午轻轻茉莉的瑞幸时光。
不得不说,得牛马者得天下的道理,先懂的是东鹏特饮,紧随其后的就是瑞幸了。
拉动消费,拒绝躺平,出海先行
市场增长放缓、消费萎靡不振、外部受制裁,内部缺需求,这是所有人都在面对的宏观大环境。深陷财务造假风波、创始人团队分崩离析、行业发展重重受阻、产品口碑艰难扭转,这是瑞幸过去几年面临的巨大困境。
没有需求,那就创造需求。2023年12月13日,研究机构“世界咖啡门户”(World Coffee Portal)发布最新报告显示,中国咖啡品牌在全球的门店总量首次超越美国,以4.97万家的数量跃居全球第一。连CNN都在惊叹:“中国——一个喝茶的国家,如今拥有比美国更多的品牌咖啡店。”
如果说星巴克、雀巢这样的国际品牌,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启蒙,那么瑞幸无疑是打开市场局面的那个人。从需求端,他从之前失败的案例中吸取了最重要的教训,中国人爱的并不是咖啡本身,而是喜欢喝各种奶味的饮品。从培养消费习惯方面,他又利用了低价、联名、顶流等一些列组合拳的营销手段。一段时间以来,每天早上唤醒你的,一定是来自瑞幸的9.9优惠券。
没有对手,那就培养对手。这几年风头正劲的库迪咖啡的创始团队,正是来自于早前的瑞幸团队。2022年10月才创立的品牌,不到两年时间,也已经发展了近7000家门店。运用同样的战略,更低的价格,短时间内迅速抢占了市场。用利润换市场,用海量资金砸营销,瑞幸正在以身作则带领整个行业卷出新高度。
内部放缓,那就走出去。除了国内开店的迅猛发展,在海外市场布局方面,瑞幸也一直在探索。目前新加坡已有37家门店。今年6月,也有消息称其准备进军马来西亚市场。但在海外市场布局的过程中,2023年底,瑞幸咖啡却遭遇了一场来自泰国的商标维权风波。
起因是瑞幸自2021年起,发现国内陆续有网友晒出照片,表示瑞幸咖啡在泰国开设了门店。随后,瑞幸咖啡于2022年8月9日发布声明进行辟谣,指出这些是仿冒门店。之后经多方起诉,于2022年11月24日,泰国法院公布一审判决,判瑞幸咖啡中国公司胜诉,但据报道2023年12月的二审瑞幸咖啡又被判了败诉。
人红是非多,当企业出海,不同营商环境也将带来的不同挑战。当然,经受过了大风大浪的瑞幸,依旧对出海战略充满信心。
结语
从创业至今,瑞幸经历了各种风波、质疑,但如今作为能代表咖啡饮品领域的民族品牌,至少他做对了几件事。
1.没有需求的时候创造需求,有了需求之后,再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。
2.从不计较一时的表内得失,只在乎市场的真实反馈。
3.学会找对“历史进程中”的那部分重要的消费群体。
4.创始人对市场经济和人性的充分认识。
但,让我疑虑的是,当牛马们面临的生活是,10块一斤的黄瓜和12一斤的西红柿,他们还会每天从钱包中掏出9.9享受一下瑞幸时刻吗?